近日,《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印发。《规划》从总体定位和目标、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布局。这套人工智能设备模拟的是工业生产线上零部件的检测。通过工业相机进行拍照,并上传到软件识别系统对图像进行分析,零部件的尺寸、缺陷、故障等一目了然。目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苏州研究院还在自主研发3d工业相机、ai工业检测软件等,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利用电话机器人来进行意向客户的收集和信息的记录,并为客户进行分类管理,这也是以前的电子外呼员做不到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汪雪林介绍,视觉装备的集成商虽然自己也会做一部分视觉软件的开发, 但是核心的算法部分还依赖于国外,像工业相机还是外购的。 我们主要是填补核心软件、 核心硬件市场的空白。
给照相机安装上灵活的“大脑”,解决高端智能制造中的核心技术难点,是计算机语言和视觉处理的一大运用方向。《规划》提出,将着力推进计算机语言和视觉处理、人工智能新型芯片、无人系统、智能软硬件和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层领域的发展,同时,在应用融合方面,重点考虑推动工业智能化和医教文旅、交通金融等行业的智能化赋能升级。
《规划》还提出,要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开放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多元化智能产业生态和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建设和完善市区各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集聚创新人才和资源;另一方面要在核心技术、基础支撑、产业融合、创新应用、企业培育、协同发展、人才保障和特色载体提升方面,推动一批重大工程。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苏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凡长认为,要把重点移到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这一块做好了最后做出来的产业才能够引领发展。
近年来,苏州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四大先导产业之一进行培育。2018年,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达564亿元,集聚超过400家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