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苏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众口评书】评《逐梦之城》:讲不完的苏州新故事

2024/2/5 9:18:38发布19次查看
《逐梦之城》现在,大家对全本小说网都比较关注,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唐晓玲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个写作者与他所在城的关系有时紧密得让你无法想象,城是他的居住地,是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写作的对象。但这样的关系并不能成为通例,它既取决于写作者,也取决于城。有的写作者与他所住的城总是陌生的,他可能一辈子居住在这里,但总觉得生活在别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可能没有从他所处的城得到文化上的滋养,他成长的源头来自于遥远的地方,城对他而言就是一个空间,一个物质的存在,而不具有精神上的认同。这种状况的问题也可能出在城,即城为他的居民们提供了什么,它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吗?有故事的城吗?它有无自己的精神气质,有没有自己的追求?简而言之,它有没有一种来自久远却又生生不息的文化?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古老的城生命已竭,如今的光鲜也不能赢得尊重,我们有太多这样的土豪与暴发户。
当我拿到唐晓玲的《逐梦之城》,翻开目录见到江南好,最美是苏州这样的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样的话题,一个写作者与他的城。唐晓玲与苏州,恰好契合了人与地方的最佳关系,她的《家园》《如花美眷》《苏州美人》《古画》等等在虚构的世界里写她的城,她的苏州,而从《城底色》开始,她又以纪实的手法写她的城,她的苏州。晓晓玲是幸运的,她好像并不是地道的苏州人,但她的写作几乎就是为了表达苏州的,这是一种文化上的高度的认同,当一个写作者通过文字与他的城对话,并且在对话中不断地走进城的深处,与它融为一体,而城又在不断地给他惊喜时,这是怎样的一种欢欣!
也因为这样的契合,唐晓玲写苏州就不是外来者的苏州,不是外在的苏州,也不是某一时刻静止的苏州,更不是常常被符号化的苏州,诸如苏南模式,园林,昆曲,新区,而是内在的,历史的和流动变化的。比起他者,作为一个城的居住者,一个用文字、情感和思想与城交谈的人,唐晓玲更关注苏州如何从历史中走来,苏州的价值创造,苏州的城精神,苏州人的日常生活,那些普通人不管他原先是否是苏州人他们的幸福程度。唐晓玲曾经在一部部小说作品中探寻了苏州人生活的秘密,苏州的文化气息,接着又在一部部报告文学中表达了她对当下苏州的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虽然体裁不同,但内在视角是一脉相承的。比如在《城底色》中,唐晓玲关注的是一个大城的道德存在,诚然一个城的经济建设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忽略了道德,那一切都会是空中楼阁,是不会长久的,所以城的精神归根结底是道德和文化的建设。对于道德的东西,有时候我们是需要仰望星空的。在《城底色》里,唐晓玲写的是苏州的底层人们,所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老师、刑警、医生,也有小卖部老板、三轮车夫甚至普通农民,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大的创举,但他们乐于做善事,正是那些一桩桩好事善举,体现了崇文、融合、创新、致远这些苏州的城价值。而在这部《逐梦之城》中,唐晓玲扩大了视野,拉升了视线,但核心依然在一个城的精神气质,它的理想。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自豪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以敢为天下先的胆气与睿智一路走来,一直担当为国家改革发展探路的排头兵。但另一方面更要解读这个城的前世今生,它是如何生长与新生的,又是如何不停地调整和转身的,它的发展是如何围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旋律,又是如何根植于自己的传统的,它是如何志存高远,与国际接轨,又是如何关注每一个民的生活与幸福的。
因此,固然要给人们讲述一个个创业创新的故事,比如一个只有194户人家、曾经靠种田打鱼为生的村庄如何生产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计算机;比如因上久楷的横空出世,我们古代精美的丝绸技艺如何续上文脉,重新被世界所记忆和尊崇;又比如波司登如何致力于成为世界品牌,到国际上去展示产品的才华的;再比如一个当兵的如何创立亨通公司在光纤领域领世界潮流的这些都要讲,这是一个城的硬道理。但是,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别人讲得也多了,唐晓玲也讲,但是她换了讲法,或者,她讲的是这些故事的下集,续集,或者,花开两朵,唐晓玲表的是这些故事的另一枝。比如,梦兰集团在造出了龙芯的同时是让老浜人家家户户住上别墅,开上轿车,年终有分红,看病有医保,老了都有退休金;比如蒋巷村是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闲人不闲的;再比如与波司登国际品牌之路一起越走越畅的是它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它的发展,使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康博村民走进厂门成了上班族,全村1200多个劳动力,有98%进入波司登工作;每年8000多万米布料、2000吨羽绒的巨量需求,更带动了常熟及其周围十多个省从面料、辅料、羽绒、包装、染织到终端销售的上下游产业链的蓬勃发展,给全国30多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做出重要贡献。这些数据可能是枯燥的,但它们在唐晓玲的叙述里是生动的,鲜活的和细节的,是裹着创业人的辛苦与老百姓的喜悦的。这是民生,一个城的民生,人们为什么喜爱这个城,是因为它有梦想,而且这个梦想是与普通百姓相通的。唐晓玲告诉我们,在这个城,人们有的是机会,有的是空间,有的是发展,同时,更有受益,有享受,有幸福。这是一个城的道德,这样的道德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社会主体,无论它在区还是在乡镇,也无论它是政府,还是国企和民企,是团体还是个人。
对一个城的书写是否反映了这个城的发展,是否真实地展现了城的面貌,特别是彰显了城的理念就是要看写作者对城的理解以及他的城发展观。所以,在民生视角的同时,我非常赞同唐晓玲这本书的生态视角。这个视角可能会牺牲对苏州许多高大上的描写,但是,它却了这个城的过去与现在,突现了这个城新的发展战略。所以,这虽然是一本书写苏州当下的作品,但唐晓玲写到了伍子胥,写到了谢孝思,写到了许多古往今来为这座东方威尼斯,为这座园林城,为这座在江南文化中具有标志性地位的城锻铸、延续和保护其文化命脉的人们。什么是生态?什么是和谐?什么是与自然共存?什么是宜居?什么又是永续发展?至少在唐晓玲的笔下,苏州是一个样本。这个样本是从如何理解水稻田不仅是城的湿地,同时又是农耕文明的载体开始的,是从认识到自从苏州建城时依傍那些四通八达的小河的妙不可言的城设计开始的,是从认识到那些古建筑的活化石的价值开始的,是从公平观念下规划城公共空间开始的这里有中国的传统哲学在,有世界文明史的经验教训在,也有先进的城理念在。唐晓玲欣慰地告诉每一个热爱苏州、怀想苏州的人们,现在的苏州人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是现代化,古城的价值越高,与城的其他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古城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古城保护好,才谈得上发展好,才能给后人一个完整、无价的历史苏州。这不仅是一种认识,更是他们自觉的实践,当经济利益与古城保护发生冲突时,他们总是自觉服从于、服务于保护,苏州古城因此得以在工业化、城化、信息化、全球化融为一体的快速发展时期,始终能够得到精心呵护。
特别喜欢唐晓玲对今日苏州绿色生活的描写,随便举一例,都是诗一样的文字。傍晚时分,是平江路的黄金时段。那平江河里,载着游客的小木船来回穿梭,船夫摇着橹杖,荡起一层层水波,那吴侬软语的苏州小调,伴着归鸟和落霞在水面上轻轻地划过。在这样的城中生活自然是幸福的,唐晓玲有千万条理由为这个城书写。我们也因此要求唐晓玲继续给人们讲述新的苏州故事。
苏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