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想通过苏州工业园的输出,实现同样的辉煌,基本不可能了。
1994年,当苏州工业园成立的时候,恐怕很少有人想到这里在今后20年的时间里会成为整个中国园区发展的标杆。这一年,苏州工业园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1.3亿元人民币,可到了22年后的2016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2150.6亿元。
“苏州工业园成立于1994年,是当时中国新加坡两国间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一位就职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在这个项目后,两国又陆续推进了天津中新生态城和重庆的项目。不过,由于目前重庆项目还没有进入到具体落实阶段,因此苏州工业园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最大的两国间合作的样板。
22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90倍,苏州工业园在各方面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也因此造成了区域内空间有限的问题。因此,苏州工业园开始考虑将一些效率比较低,占地面积比较大的企业向外搬迁。将腾出来的土地留给那些占地面积比较小的研发、科技创新、商贸、金融机构等企业。
“我们现在主要引进的企业主要集中在abc上。”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说,a就是ai,b是生物医药,c则是云计算。
在园区内产业升级的同时,周围一些园区则希望在引进苏州工业园转出企业的同时将苏州工业园的经验进行复制,当然最好就是在当地再造一个苏州工业园。
在这个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开发集团先后在宿迁、南通和安徽的滁州与当地政府共建了园区。除了宿迁的项目面积比较小外,南通和滁州两个园区的面积都比较大。
2009年,苏州工业园与江苏农垦以及南通市政府合作设立的苏通科技园,占地面积大约50平方公里。
2012年,苏州工业园开发集团又在滁州做了苏滁科技园,滁州离南京比较近,高铁大约半小时可以到达南京,因为滁州位于安徽,所以各方面的要素成本相比苏南会比较低,土地、人力资源都比较丰富。这里能够承接一部分苏州工业园产业转移以及从上海转移出的一些项目。
“对于拓展的项目,当地政府对于苏州工业园也有比较高的期望,都是希望将项目对标苏州工业园区来进行合作。”一位苏州工业园开发集团的工作人员认为,苏州工业园的很多经验可以对外复制,但想再造一个苏州工业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苏州工业园之所以能够成为园区的标杆,其实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关系很大。苏州工业园的发展正好契合了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世界500强向中国转移的阶段。
在苏州工业园成立的1994年,中国开始谋求引进外资和国内产业发展相结合,就在这一年,全国人大确立了促进外资进入能源、农业、水电、原材料等行业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1995年,多个部委颁布政策,鼓励外资在农业、能源、港口、原材料、高科技等产业发展。
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但神话已经不会被再造。
“各地的资源要素禀赋、区位优势都不相同”,就像安徽滁州与苏州的情况完全不同。这里距离上海很远,但离南京很近。南京与上海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都不相同,因此苏州和滁州所接受的辐射、引入的产业也不同。
各地的工业园通过与苏州工业园的合作,在现阶段也只能做到根据当地的情况和要素禀赋,借鉴苏州的经验来提升整个园区的水平和发展质量。但想要简单的通过「ctrl+c」加「ctrl+v」就可以完全做到苏州工业园的水平或者再造一个苏州工业园,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园区,想都不要想了。
作者 呵呵谢
编辑 春复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