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决策,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各地一般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也就是在那一段苏州城环路以内及附近重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所有工业企业都分次逐段频繁的进行了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之后,我开始注意到苏州的创意产业园,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比如一丝厂老厂房改造的“989”文化创意园,比如江南无线电厂改建的江南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比如桃花坞大街原来的新光丝织厂老厂房变为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比如娄门路原来的电镀厂变身博济科技创意园,比如仓街原振亚丝织厂金工车间现在是蜗牛游戏研发创意园,比如白塔东路原苏州电容器厂如今是容创意园,比如临顿路原东风通信设备厂正悄然变为品阁家居生活创意中心。
我就住在人民桥和南园桥之间的一段,南门路上的“989”文化创意园等于是我的隔壁邻居,每每回家都是要走过路过的。原先还车来车往的挺忙碌,后来冷清了,也就是丝绸业萧条了,转移了。眼皮底下的事儿吧,还真不容易发现。
去了才知道,在仓库的外表下,如今已然摇身一变,俨然成为了一个极富艺术气息与文化韵味的创意新空间。“989”文化创意园的主建筑共有大小仓库2幢,是80年代早期丝绸业鼎盛时期的产物,建筑本身并不出色,平板式的水泥高楼,但是是最早古城外围突破的天际线,远远望去,高挑的建筑临着优雅的古运河,还有点气势。
后来才知道,我的几个艺术家朋友都在这里有作坊、工作室。
桃花坞大街是由一条非常古朴的石板路铺成的,在淅淅沥沥的小雨衬托下,更加显出了那份古朴起来……这里本来是一条很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很老的街道,原新光丝织厂老厂房的基础上现在改造为桃花坞创意产业园了。这是1956年整合了一些作坊和合作社成立的工厂,在苏州六城门内的老城区里曾经也算是个亮点。
文汇出版社的工作地在那,一栋单体二层的独立小楼,和院里其它的楼群一样,粉饰一新,过去旧工厂的印迹很少。它的旁边是个高出路面的停车的地,背景是遗留的墙垣,斑驳红砖,枯藤攀蔓,依依稀稀旧梦残影,若是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蓝天白云的天气,可以拍出悠远意境的片子。
版画家顾志军的工作室也在院子里,就在那高地儿的旁边楼上。他喜欢在窗口无事端端挂一只鸟笼,对我说:“我的工作室有一个最好的窗,俯首可以看得见粉墙黛瓦的苏州人家,放眼可以看得见青砖红砖的旧工厂房,远眺可以看得见姑苏名胜的北寺塔。”
娄门外的博济平江创意园也叫平江时尚艺术中心。这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苏州电镀厂的旧工业厂房,建筑特色明显,很大一部分尤其是紧临娄门大街的是青砖二层,苏州老建筑的元素,像青砖、瓦片、灰墙,得以完整保护,以此来体现苏州建筑灰白黑的经典色调,同时也加上现代化的建筑元素,譬如采用钢结构玻璃等硬朗的金属元素,一方面作为保护旧建筑的加固和护罩,一方面也成为装饰。至于原有的青砖建筑、斑驳的墙壁等等,还都有保留,因为这些都是很鲜活的历史文化符号。
记忆深刻的是浮尘设计工作室,一个优雅几如豪宅而空幽的纯白空间,盘旋而上的宽广楼梯,几张桌椅空空荡荡的静静落在屋子各处,决绝不是想象的工作室或者豪门厅堂。楼下有一个环境非常优雅的西式餐厅,另类而别致。再一个是一个名为森的艺术品公司,有一个像展览会或者博物馆式布置的陈列馆,很前卫也很创意,用一艘巨大的木船拆了作为装饰布置搭建的主架和构建,沧桑的老木头和白亮的陶艺对比十分鲜明。
白塔东路26号的容创意产业园也是一个过去50年代的老厂区改造而成,原来的苏州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位于属苏州古城区的城东,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东邻耦园,西邻平江路,南邻观前街,北邻拙政园、狮子林、博物馆。有人说,历史是最奢侈的时尚。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工业与艺术相结合。这是一个最为面向时尚、市场和青年人、消费者的产业区,环境活跃,气氛活跃。院子里四处墙上满目眼花缭乱肆意缤纷五颜六色的涂鸦,足以让人感受创意园的强烈氛围。
坐落在胥江路上426号原来1958年建立的苏州江南无线电厂旧址的江南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关键事件是:从它这里走出了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博物馆展览馆行业新三板第一家上市企业。现在他们在园区有了自己的公司。
在苏州的这些旧工厂依然有门卫,旧工厂的格局虽然是没有破坏,但也就此与市民与游客的距离不言而喻是相当的遥远。而我理想的创意产业文化街区,就应该是平江路山塘街桃花坞这样的,开放式的,市民游客进进出出来来去去的,一些文化机构,一些创意单位,一些设计会所,一些文艺小店,商业氛围尽量少一些,文化气息尽量浓一些,再有一些苏州传统文化和生活的韵味。
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姑胥桥那的69阁。
这是苏州古城区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原来的苏州二叶制药厂,而不是传说中口误的二药厂。二叶是个厂名,也是个品牌。二药厂的意思,就一定是苏州第二制药厂约定俗成的一个简称。一字之差,相谬好几千里了。这是始于1946年的老厂,当然相当部分是以后50、60、70、80年代陆陆续续建造的。现在看来,这里江南风情与欧洲风韵共存,精致古典与浪漫时尚相映,曾经破旧的老厂房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原二叶厂具有上世纪浓郁工业建筑风格的老厂房、老仓库,基本完全得以保留,改造通过增添时尚元素依照国际流行的loft风格。独具韵味的烟囱、钢罐塔楼、loft 红楼、胥江河畔的风情水景街,将文化、艺术、休闲、娱乐有机结合,形成自然风景、后工业遗迹、人造景观完美璧合。之所以叫69阁,只是因为过去留下的房子大大小小有69栋。
之所以让我能联想起来,是因为这里的不设防,全方位的呈现开放式姿态,可以从任何一处随意进入,惠及了周边居民和市民的休闲散步观光游览,等等。
我去的时候,是沈主任接待的,他是唯一一位二叶厂时代转战至今创意园的,他的情感情怀都比较深长。他冒着烈日炎炎,兴致勃勃,热情洋溢地带我四处转悠。
c-15s是一座离地有两层楼高的铁皮屋子,悬在半空,非常的后现代,下面是几个粗壮的铁锈斑驳的槽罐,他说罐顶就在那铁屋。爬上屋顶,可以极目整个区域,屋内几个罐顶极具工业文明的特征,让人欣喜。他得意的告诉我,日本的那个满世纪家喻户晓动漫之父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前几天来苏州考察,非常看好这地儿,意向签订了要在这成立一个动漫工作室。
他又指着对面那座体量最大的红楼,说洛可可设计来了,它看中的这座房子最好的,上次北京清华设计院的一位教授来说,这座房子堪称宝贝了,是最具典型的上个世纪包豪斯工业设计的产品,国内几乎很少了,看不大见了。
喜舍是听到传说蛮多的,但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很神秘,没有太多的朋友说得清。这是一栋完整的旧厂房,业主是又一对志同道合、专注艺术品设计收藏,没有在空旷高敞的空间搭建太多,设计精致,结合工业元素,结合古典传统,并不相谬,而是相得益彰,让人感受颇深,这是一个有想法的设计师和他们的基地,他们深居简出,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而老沈沾沾自喜津津乐道的是一栋大屋前的一个小地方,他说是几个小年轻的创业,他非常鼓励他们,果然也不负他一片用心良苦,真正是螺蛳壳里做道场,20几个平方,是妙笔生花,是妙手回春,硬生生的空间办公休息置景样样齐全井井有条。他说,年轻人方兴未艾,给他们鼓励和帮助,也是自己这一辈人的责任。创意产业园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新兴产业,自己过去没有接触也不太懂,有些东西还没有很好的留住,现在边干边学,注意更多的保留。这是让我对他顿生几分敬重。不仅是他的这院子惠泽周边人群的敞开式格局,也还是他不仅有对过去工厂的感情,还有对历史和未来的情怀,对自己和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义务。
时光荏苒,岁月流淌。
一座一座老旧的工厂,人去楼空,却是穿越岁月的廊桥,有我青春的旖旎梦幻。
而旧工厂老厂房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就是这样的情感依托,维系着我们的那一丝温暖。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