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州吧,或许那里四顾茫然,人情冷漠,但你却拿到了打开命运之门的钥匙。
1月1日,一路往南回苏州,苏通大桥路段,车流蜿蜒,堵了一路——这或许是长三角区域最密集的人口迁徙: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在短暂的3天假期后,纷纷踏上了前往苏州的列车。
2017年,有个词很有意思,叫做“逃回北上广”,对于在苏州如你我般的外地年轻人,同样成立。有意思的是,逃回一词颇具玩味: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只有逃离大城市的说法,哪还能逃回?看看冬季的苏州吧:雾霾大、房价高、竞争激烈,遍地的20000元/平,留不下来,只能一辈子窝在城市做“高级民工”。
然而,纵使苏州千万般不好,我们还是用脚做出了选择。
家乡县城or苏州?是个伪命题。
撕裂世代:赶上了阶级流动末班车
@我少时诵诗书_58963:回家过节刚半天,就迫不及待想返回京沪,问:为什么不愿意多在老家待几天?答:没什么意思,就回来了。貌似平淡,其实掩饰着对老家浓浓的怨恨,在小地方,戾气瘴地,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盛行,已发展到极端毫无规则可言,导致这些地方的人,心态都不好。
难得回次家,年轻人最反感的莫过于被逼婚、被问工资、被拿去攀比。为什么和亲戚聊不来、格格不入?因为你和留在小城市的亲戚们,已经不属于同一阶层。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阶级流动的开始。八九十年代,最初倒卖洋货的地摊客们,赚取了第一桶金后,有的去干房地产,有的去搞金融,如今他们成了房企大佬、金融巨鳄,已完成了底层到顶层的逆袭。
改革开放将近40年,阶级流动的大门也正缓慢关闭,到了现今,80后90后赶上的,也只是中国阶级流动的末班车,史上最大规模的进城运动——城市化。
那些去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大多老家在农村或者三四线城市,一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城市或者国外,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可以获得全家的资源支持,拿到一张前往大城市的车票,而在阶层尚未完全固化的今天,仍有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寒门贵子”。
只是悲哀在于,浸泡在城市文明中的年轻人,领略过外面的花花世界后,转身便会把“故乡”抛弃。
@张文硕:回家见朋友,发小儿不是公检法就是水电煤,要不就是工商税务邮电局,最次也是计生委,个个宝马娇妻金儿玉女。而且成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脸都不知往哪搁。
选择大城市的背后,是小城市上升空间受限。小城市靠关系,拼爹,个人奋斗微不足道,相反,大城市有相对公平的市场机制,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便能立足下来。
是,或许苏州什么都不好,但是它至上给年轻人有过更好的生活的可能。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苏州扎根,是寒门子弟为数不多的上升通道。
@清影:我身边有“逃离”国外到北上广,然后“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的朋友,他们的共性是,回家有爹可拼,何必在外辛苦。至于还在异乡坚守一族,在老家没有富爸爸没有干爹,支撑他们的,是改变命运的那种渴望。
一个更加讽刺的现实是:想要出人头地,小城青年除了呆在大城市,几无选择。在你故乡的小城市,没钱没人没后台,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是安逸,乌龟一动不动也安逸,但有什么意思?
@拉拉不吃肉:二三线城市还好,小县城了解不?打出租靠喊价,商场最大牌是杰克琼斯,全城两家肯德基,影展、书友会、音乐节这种东西想都不要想了。
@姚冬:有资格逃离的忽悠了一大批没资格逃离的,现在被忽悠的醒悟了。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前几年热潮的“逃离北上广”概念:一群人在大城市把钱赚够了,跑去云南、西藏开了个酒吧,于是乎,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来了,净化心灵就来了,逃离北上广就来了。没想到,有些年轻人当真了,以为跟上时代前沿,搬去了小城市。
如今呢?去了大城市的那批80后,如今大多有了自己的事业,成家立业,着手准备换第二套房了。而留在小城市的80后大抵重复着父辈的生活,你父亲是厂长,你也是厂长,你父亲是拿3000块的职员,你也不会拿更多。
所以要套用一句老话: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逃离小城:你的家乡终将衰落
元旦还好,你感觉不出苏州少了外地人有多“空”,春节就十分直观了。
来看看去年的数据,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空城率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别是东莞、佛山、广州、深圳、长沙、上海、苏州、北京、武汉、郑州。苏州位列第7。
春节时流出人口越多,反过来推,平时该城市吸纳的人口就越多。小城市的人平时都去哪儿了?就是上面这些大城市们,就是“你的苏州”。
大城市的光鲜是有代价的,每一个大城市背后,都有无数的小城市在被“吸血”,其中可能就包括你的家乡。
@tensorspace:看看日本就知道了。日本在进入平成年间以后就不断经历基层行政区的合并,小城镇人口普遍减少,东京等大城市人口依然在增加,哪怕是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也在考虑合并,比如说北九州市就是三个城市合并的结果。
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缺口预测
数据来源:城市数据团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问题很严重,即使二胎政策开放了,老龄化趋势也很难逆转,城市数据团给出的预计是:2050年,中国将存在2.5亿的劳动力缺口。
2.5亿,等于少了三个江苏,等于少了21个苏州。
@有钱没钱打酱油:前两天和邻居聊天,邻居说孩子大学毕业在上海不回来了,打算卖两套老家房子,给孩子在上海买房,只留自己住的一套,年纪大了,这套也得卖了,去上海投奔孩子。这估计就是一线城市房价高的原因。
只不过江苏是幸运的,地处长三角,同时拥有苏州和南京,尚属于人口流入省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之外的地区就没那么幸运了:人口负增长时期,大城市将毫不留情从周边吸血,人口、资本会用脚投票。
@哲野: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或者说能看出去上大学的年轻人,回流率太低了。我们高中班级,据我所知回流的同学就六个(总共五十多人)。一所城市缺乏年轻人,真的就没什么活力了,越没活力越没年轻人愿意反流,导致恶性循环。
“无数县城村庄凋零衰落,唯有一二线城市屹立不倒。”
留在大城市:给后代选择的机会
有个笑话是这样讲的:你属于哪个阶层,看包邮地址就知道了,在中国top10有个位置,等于在中国富裕阶层里抢到了个位置。
毫不客气地讲,户口改变命运。
在小县城出生的孩子和上海本地小孩,你觉得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么?众生平等,只是人格意义上的,资源的占有与分配从来就不平等。
@吱吱理树子:介绍自己“上海户口,国企上班,住市中心,没有对象”的时候......瞬间感受到了各方面袭来的灼热目光。
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往大城市移民,追求阶层的上升,十分正当,无可指摘。而阶层提升也绝不仅仅是依赖个人,通常需要依靠整个家族的力量。
耗尽一生财富,帮后代在一线城市买房,这样的故事我们屡见不鲜。故事里的90后,真的很幸运,几代人的积蓄,换来了他个人以及家族的命运转折。
@霍真布鲁兹老爷:在一线买房那不叫“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那叫“帮父母完成财产增值。”
更重要的是,房子不是消耗品,在通货膨胀的大潮之下,一二线的城市房产才是真正的硬通货。货币超发,银行里的钱不值钱,什么保值?一二线房子啊!学区、配套、医疗统统都是赠品,值不值?没买房的,或是买了小县城房子的,那才叫财产蒸发。
@图灵don: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一线城市就那么几个,北京2100万人,上海2400万人,广州1300万人,苏州1200万人,几个城市加起来6800万人还不止。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是在与6800万人竞争。
如果你在大城市奋斗,一定要留下来。北上广深的房子买不起?退而求其次,去苏州,去南京。
这是最后一班列车,没赶上的人,将被禁锢在终将衰落的家乡。留在小县城,你或许能幸福地过完一生,但你的子孙后代,依旧会前赴后继地扑向大城市,重复着他父辈做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