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
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的范围和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
这种差异一旦发生,即存在。
基于税收政策、社会政策及经济政策的考虑,有些会计报表上的收入或费用,
在税法上不属于收入或费用;而有些财务报表上不属于收入的项目,在税法上却作为应课税收入。
商品流通企业
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
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其原因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即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所谓性差异,是指由于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计算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商品流通企业企业企业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
其确认收支的口径往往是不同的。
根据税法规定:
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等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些支出均属企业发生的费用支出,应当体现在其经营损益中,
应在计算税前利润时予以扣除,在这种情况下二者之间就产生了差异。
再如,商品流通企业企业企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
从会计核算上讲,属于企业的一种收益,构成税前会计利润的组成内容;
而税法则规定企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这样会计上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税收上计算的纳税所得之间也会产生差异。
这种差异在各会计期间都有可能产生,它在本期发生以后,不能够在以后期间转回。
所谓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有些收入和
支出项目计入纳税所得的时间与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差异。
如企业的某项固定资产,税法规定其使用年限为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提取10%的折旧。
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规定其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折旧法计算每年应提取20%的折旧。
这样,从一个会计年度看,由于会计核算和税收计算所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不同,
从而使得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产生差异,
并由此导致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和当期应交所得税计算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某一时期产生以后,可以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
正确把握商品流通企业企业的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
对于规范纳税行为,提高企业净利润计算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